从人性论上讲,戴震由天地气化人物生生分而有之,进而推出了成性各殊的重要观点。
后赵公犯事,敕长流岭南,至死不复回,此亦为法之弊【56】。87 易军:《另一种法的正义:民间报应正义的法理分析》,载《广西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1年第2期。
51 《尚书·高宗肜日》。对于桀纣那样的苛政、暴政,上天将虢夺其统治权,所谓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【62】,实质就是上天对恶政审判而施加的刑罚。【67】上天创生人类,赋予其良好法则,人心顺着常性,都是追求美德。恶人的好运,实为上天刑罚报应的手段。先验指向法律赖以形成的自然权利,这些权利根植于人的先天理性能力。
世间福祸浮沉,是天报应的结果,人之阴骘,固无预于天。究天人之际的司马迁发现,文王拘而演《周易》,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。囚等感恩,至时毕集县狱,唐临从此出名。
若夫一刑误而天为之怒,一事白而天为之解怒。大抵天之于人君,其眷顾之既厚,则责望之必严,作为权力枢纽的君主,其一切行为都在上天的管辖之下。而做恶事,也会影响子孙命运。73 参见《四库总目提要·为善阴骘》。
【20】反面的案例同样具有证明力。同时,也必须通过否定性的法律后果,才能抑制、阻止人的消极的违法行为。
古人认为不能仅看表面现象。19 参见李申:《儒教报应论》,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,第192页。这类案例在历史中为数不少,韩信卖友孟尝君背齐李密负翟让姚苌负秦等,都反复证明恶行与祸患之间的逻辑关联,也昭示着那位无所不在、无所不知的天,是按照天法对人施行审判的。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,也属上天的管辖之列。
如此,善恶报应对人的约束功能得到加强,无形中形成一种根植于人心信念的控制机制,进而对立法、行政、司法等法的运行产生影响。90 [美]E.博登海默:《法理学: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》,邓正来译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,第330页。孔子信天命,认为殉葬是一种罪恶的制度,即使不用真人,用人俑陪葬也是作恶,诅咒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。第十,爱惜物命【44】,认为明辨是非善恶,并以此为准则在生活中改过迁善,乃是改造命运的方法与原理。
当时鲁国大夫众仲认为州吁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,如此不务令德,不可能免于刑祸。83 [清]姚苎田:《史记菁华录》。
臣闻有阴德者,必飨其乐以及子孙。天有其法,审判的依据就是天法。
象曰:和兑之吉,行未疑也,和合喜悦待人,行为不邪,人所不疑,就收获吉祥。(一)人内心的普遍认同,是善恶报应这一天法被接受的动因 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。王法有律有等,掌之秋官悬之象魏,原情定辟。王法有可议而天诛无议。传统儒家尽管没有善与恶的确切定义,但通过经典仍然可以知道其核心意涵。果然,其子于定国后来成为丞相,孙子于永也官至御史大夫,为一代名臣。
第二年,寻迁刑部尚书,加金紫光禄大夫,复历兵部、度支、吏部三尚书。23 [汉]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。
人的行为是否有德,是天降灾难或福气的依据。(一)报及自身说 该理论认为,人的善行会给自身带来福佑,恶行将给自身带来祸灾。
【80】 宋之问的案例,昭示世人:为了自己的飞黄腾达而负心出卖恩待自己的朋友,导致朋友遭受杀身之祸的行为,乃是大恶之举,最终必定要遭受上天的审判。敬畏之心是良好秩序的重要心理基础,因此他们通过国家权力,加大善恶报应的宣传,目的在于善者以劝,恶者以惩。
有德之人的行为结果为善,无德之人的行为结果为恶。后与秦军作战,魏颗见一个老人结草绊倒秦将,因而生擒秦将。58 [明]丘濬《大学衍义补》卷一一三。80 [清]丁耀亢:《天史》校释,宫庆山、孟庆泰校释,齐鲁书社2009年版,第208页。
在社会交往中,根据主体行为善恶,对其祸福结局具有预测作用。《五经通义》云:天神之大者曰昊天上帝,亦曰天皇大帝,亦曰太一。
意思是鼎腿折断,王公的美味佳肴洒了一地,于是在屋内受刑,凶险。凶的成因,皆非有德之行。
故天意所与,则三光全,寒暑平,风雨时,五谷熟,草木茂。66 胡平仁:《法律社会学》,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,第250-254页。
明成祖朱棣就说过:盖谓天之默相保佑之于冥冥之中,俾得以享其利益,有莫知其然而然者,此天之阴鹥也。儒家的善恶报应理论,实为一种超验审判理论。(二)对善恶报应这一天法积极的遵守,使天法秩序自觉形成 任何一种法律规范,逻辑结构均可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组成,善恶报应这一天法规范也不例外,其调整社会关系功能的实现,要求人的行为符合善这一行为模式要求。53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。
其中,经验指向其道德哲学之应用性维度,先验指向其道德哲学之普遍性维度,超验则指向其道德哲学之神性维度。刑狱事务,既重要又复杂,为此高宗叮嘱唐临:为国之要,在于刑法,法急则人残,法宽则失罪,务令折中,称朕意焉。
仁义礼智,非由外铄我也,我固有之也,弗思耳矣。孟子认为: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。
其行为模式为行善或作恶,对应的法律后果是奖赏福佑或刑罚恶报。其子松、竦皆死非命,而(梁)冀卒灭族【55】,这是上天对其倡立苛法的报应。